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美人一直是各个朝代不可或缺的“隐形财富”。她们凭借国色天香、朱唇皓齿的绝美容颜,令无数英雄豪杰为之倾倒,折腰拜服。
我国古代四大美女的美名更是传遍天下,貂蝉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之姿动人心魄,西施宛如名贵娇弱的兰花般清雅脱俗,王昭君似坚韧不拔的梅花,傲立风雪,而杨贵妃则以雍容华贵的牡丹般艳丽闻名于世。
相比于那些依附于帝王生活的美人,有些美人更愿意掌握权力的主动权。甚至,她们的美貌拥有“一顾倾城,二顾倾国”的强大力量,比如商朝纣王的宠妾苏妲己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
提起苏妲己,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狐狸精”这个词,这种印象主要来自于电视剧《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塑造和演员出色的表演,使得苏妲己这个形象深入人心。
事实上,历史上的苏妲己虽然美艳绝伦,但她是一个真实的人类女性,而“狐狸精”的说法不过是影视作品对公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她对商朝历史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甚至她死后,周武王还下令挖掘她的尸体以泄愤。那么,妲己到底做了什么事,激怒了周武王,以至于他不顾皇家礼节,做出如此丑陋之举呢?这其中的秘密,正被一次考古行动逐渐揭开,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段故事。
展开剩余84%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之前,很多人对苏妲己这个历史人物了解甚少。随着影视剧的传播,公众对她的厌恶逐渐加深,因为她被塑造成了一个人人讨厌的狐狸精形象。
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部小说并非完全虚构,故事开头的苏妲己还未变成狐狸精。她本是商朝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苏全忠的妹妹,出身名门望族,堪称大家闺秀。
她的容貌极为出众,吸引了无数男子的目光,其中就包括当时的九五至尊——商纣王。在美貌的加持下,苏妲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纣王的宠妃。
在前往都城朝歌的途中,苏妲己遭遇了九尾狐狸精,甚至被其噬魂而亡。从此,苏妲己的身体被狐狸精所占据,真正的苏妲己便此消失于世,只留下了披着她躯壳的狐狸精。
入宫后,凭借惊艳的美貌,苏妲己迅速获得商纣王的宠爱,甚至被册封为妻子,成为后宫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然而,再美的容颜也难掩她内心的丑恶。她发明了诸如炮烙、虿盆、屠杀等残酷刑罚,许多宫女、太监、妃嫔都在这些酷刑下惨死。朝中大臣对她极为不满。
令人惊讶的是,商纣王不仅未因她的残暴而厌恶她,反倒被她深深迷惑,甚至让她参与政务。从此,苏妲己一手推动商朝走向灭亡,也背负起红颜祸水的骂名。
历史上的苏妲己虽不如《封神演义》中那般妖娆多姿,但她所作所为同样令人震惊。现实中的她并非商朝皇族,而是商朝劲敌苏氏部落的女子。
当年,苏氏部落与商朝激烈对抗,最终败北。为了求和,苏氏部落献上金银财宝、牛羊马匹,最重要的是美女妲己。
妲己本无“苏”姓,因出身苏氏部落,后人便加上了“苏”姓。与《封神演义》相似,妲己初入宫便凭美色赢得纣王宠爱。《帝王世纪》曾记载:“从黄帝至纣三十六世。纣二年纳妲己,二十年囚文王,三十年武王观兵于孟津。” 短短一年,她便挫败王皇后,成为新后宫之主,足见其手腕之高明。
不仅在后宫心狠手辣,妲己更善于驭夫,使纣王完全听命于她,从此沉溺于酒池肉林。《列女传》对此有生动描述:“妲己者,殷纣之妃也。纣伐有苏,有苏女以妲己。美而辩,用心邪僻,夸比於体,戚施於貌。纣好酒淫乐,不离妲己,所誉者贵之,所憎者诛之。”
昏庸好色的纣王一再败坏民心,也亲手引领商朝走向灭亡。最终纣王被周武王斩杀,而苏妲己更遭鞭尸示众,足见周武王对她的深仇大恨。
相比被斩首的纣王,周武王对苏妲己的处置更为严厉。《史记》记载:“武王杀之,斩以玄戈,悬之小白旗。”这意味着周武王不仅杀了她,还向她尸体连射三箭,甚至斩下她的头颅,悬挂城门示众。
曾经高高在上的后宫宠妃,最终却沦为残破的头颅。周武王与苏妲己之间究竟有多深仇怨?为何要如此羞辱一个女人?这还得从她在世时的所作所为说起。
我国自古为“礼仪之邦”,礼仪不可废。苏妲己身为苏氏部落女子,对繁文缛节极为厌恶,常在纣王枕边低语劝说,逐渐动摇了纣王对祖先祭祀的重视。
出土的商纣王时期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祭祀礼法的记载明显少于其他时期,证实了礼仪被废的事实。
苏妲己这“枕边风”威力巨大,动摇了历代相传的祭祀礼仪。而周武王则是礼法的坚定维护者,创立礼乐制度,强调社会规范和祭祀礼仪,面对苏妲己荒废礼法的罪行,自然不会宽恕。
此外,周武王和苏妲己还存在政治上的严重对立。第一重是商周两朝的争霸之争,商周矛盾由来已久,互相争夺天下霸主地位。苏妲己作为商朝王后,自然遭到周武王反感,她在周武王眼中不仅是祸水,更是敌国的代表。
第二重对立则是西周与苏氏部落之间的矛盾。苏妲己作为苏氏部落献给商纣王的美女,又以手段成为王后,实际上加深了商苏两朝的联系。
考古学家在商朝墓群发现了苏国特有的文物,如苏貉豆、苏子叔鼎等,表明商苏关系一度亲密。作为入侵者的周武王自然不能容忍商苏联盟的稳固,视苏妲己为眼中钉。
苏氏部落地处周商之间,讨伐商朝时,苏部落出人出力,周武王对这一联盟的敌意由此加深。
综合来看,周武王射箭鞭尸的三箭各有寓意:第一箭是惩罚苏妲己藐视礼法、无视祖宗的罪行;第二箭则是发泄对她身世及政治身份的怨恨;第三箭更多是胜利者的快感,象征征服阻碍自己的红颜祸水。
射完三箭后,周武王还命人将她头颅斩下,悬挂城墙三日三夜。这不仅震慑了商朝百姓,更警告那些心怀复辟者,彰显自己的决心和威信。
同时,这一举动也是周武王向民众表明,自己不会重蹈纣王沉溺美色耽误国事的覆辙。毕竟,商纣王宠信妲己,导致民不聊生,周武王必须树立良好形象,稳固统治。
《列女传·卷之七·孽普传》有言:“妲己配纣,惑乱是修,纣既无道,又重相谬,指笑炮炙,谏士柘囚,遂败牧野,反商为周。” 这句话将苏妲己钉上了耻辱柱。
虽说不能将国家衰亡全部归罪于一人,但苏妲己对商朝的影响确实深远,她的存在无疑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正如《荀子·解蔽篇》所述:“纣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以惑其心,而乱其行。”周武王对苏妲己的严厉惩罚,绝非空穴来风,也并不像演义中那般神秘莫测。
你对这段历史有何见解?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配资在线,配资买卖股票,南昌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