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方的“关注”。衷心感谢你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带来舒适愉悦的阅读体验。
中国上古时期的礼仪文化,与我们今天的礼仪差异颇大,而其中我们最为熟知的,莫过于周朝的“周礼”。周朝时期,文人们已经逐渐形成了记录历史的传统,尤其是在当时的文献中,周朝的礼制最为完整与详尽。相比之下,商代所留下的文字大多集中于占卜和祭祀内容,历史的记录却并不多见。
在周朝的社会中,我们现今的爱国主义观念似乎并未广泛存在。许多诸子百家在不同的诸侯国之间往返,有时甚至背叛自己的母国,为敌国出谋划策,参与战争,最终仍然能名垂青史。例如,伍子胥便是一个颇为典型的例子。这一切在今天看来,或许让我们觉得颠覆三观,感到惊讶。此外,当两军对峙时,竟然出现了敌军的战车损坏后,我方派人帮助修复再继续作战的荒谬情况。
展开剩余82%这一切,都发生在“周礼”的框架下。虽然各诸侯国之间有着种种冲突,但彼此之间仍旧有着一种近似“兄弟”的关系,打仗时讲求的是“国际条约”,互相的礼遇与约定被视为重要的规范。对于人才的流动,也没有严格的垄断政策。诸如商鞅、吕不韦、吴起、子路、聂政等改变历史进程的名人,大多并未在卫国任职,而是在其他国家实现了个人理想。这种情况,正如今天有许多年轻人,虽然来自小地方,却常常到大城市去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周礼之前,还存在着商朝的“殷礼”和夏朝的“夏礼”。不过,随着周朝的统治地位确立,这些早期的礼仪体系逐渐被边缘化。商朝的殷礼,在辽东的箕子朝鲜、卫国、以及孔子故里宋国等地得以保留,这些地方当时是商朝遗民的聚集地。商朝的后裔得以存留,一方面是由于周武王打败纣王后的兵力不足,另一方面,古代中国有着“亡国不绝祀”的传统,致使商朝的后裔依旧可以继承祭祀的责任。
那夏朝呢?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其灭亡后是否也有后裔遗存?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提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他认为,夏朝灭亡后,一部分夏朝的后裔北上,与游牧民族融合,成为了匈奴的祖先。虽然这一观点在现代人看来,可能与“秦将王翦带着秦人到美洲建立玛雅文明”一样荒诞,但这一理论还是有一定支持的证据。
首先,我们来看夏朝的民族背景。夏朝是由“羌人”建立的王朝。这里的“羌”并不是指今天的羌族,而是在先秦时期,商朝人用来泛指西方部落的名称,甚至姬姓的周朝也可被称为羌。羌人早期活动在黄土高原及内蒙古南部的黄河流域,活动范围逐步南下,最终与黄帝部族融合,推动了华夏文明的形成。大禹的部落,也属于这些早期的羌人部落之一。现代的基因研究也表明,汉族与羌族之间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因此可以推测夏朝的遗民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融合并非不可能。
从历史的角度看,商朝的后裔箕子,在商朝灭亡后便带着族人迁回了老家——东北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箕子朝鲜。而夏朝的后裔,也有可能在国破家亡之后,迁回北方,与原住民重新融合。这有点类似于今天很多年轻人在事业受挫后,返回家乡寻求新的起点。由于夏朝并未留下完整的文字记录,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只能依据《史记》等古籍进行推测。
然而,匈奴并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多个部落的集合。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匈奴与夏朝后裔等同起来,只能推测夏朝后裔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融合,而非单纯地说夏朝人就是匈奴的祖先。
相比之下,杞国的历史更加清晰且更具历史根基。杞国是大禹的直系后裔,商汤灭夏后,杞国的建立既是一种政治延续,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尽管商王朝与周朝实行了不同的统治方式,但其作为方国联盟的形式,保障了各个方国的独立性。杞国位于河南杞县附近,虽然多次受到周王朝的关注,甚至与商朝后裔结成姻亲,但由于其地处四战之地,经常面临周围诸侯的战争威胁。
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杞国的命运极为曲折。它先是从河南杞县迁往山东新泰,又因商人的封国宋国的打压,不得不东迁至昌乐,最后随着齐鲁争霸的势力扩张,又迁至潍坊杞城村。这一系列的迁徙经历,使得杞国人民在历史上常怀忧患意识,生怕国破家亡。因此,“杞人忧天”的典故,正是源自其人民对不确定命运的深切感知。
杞国最终被楚国灭亡,但它自夏朝以来,经历了多次危机,却依然维持了1500多年的历史,算得上一个长寿的国家。大禹治水时,儿子有褒氏始终在父亲身边辅佐治理水患,而大禹去世后,夏启继位。夏启不满父亲将天下传给外人,遂发动政变,开始了家族继承的世袭制。为了巩固政权,夏启将自己的弟弟有褒氏分封到汉中平原附近,建立了褒国。褒国尽管地理偏僻,但从夏朝到战国时期,一直在安静地生存着。
褒国虽少有记载,但它的历史却与周幽王的故事紧密相连。周幽王为博取美人褒姒的笑容,竟然上演了著名的“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的灭亡。褒姒作为褒国的公主,家族与夏朝的国君姒姓有着深厚的渊源。褒国的历史虽然较少被提及,但其在周朝末年的命运却深刻影响了后世。
褒国虽最终被秦国所灭,但它存在了千年之久,堪称“长寿”的国家之一。至今,许多与夏朝相关的后裔依然存在。很多现代姓“夏”的人,实际上是夏朝的后裔。通过不断的文化传承,夏朝后裔的血脉仍然得以延续。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配资在线,配资买卖股票,南昌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