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延怀,1968年生,199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教育系,后任教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现该校艺术学院副教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010—2011年就学于现代工笔画院高研班,师从王天胜等。
常年从事美术基础教学,发表有水彩、水粉画作100余幅,编写美术教材多部;个人专攻中国画,擅长工笔人物,兼作山水、花鸟 ,创作有大量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市美展并获奖,出版画集《水墨方阵.名家经典作品集(姚延怀辑)》。业余致力于美术理论研究,著有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剩余84%圣女贞德(195X195cm)2024年
以纤毫观世相 于画中见本心
——欣赏姚延怀笔下的静观美学
以技法评判一幅作品的艺术价值,或许失之偏颇,但真正优秀的画作必然蕴含着至关重要的格调境界。尤其是对一些工笔画作品来说,格调的意义更是要远超于技法层次,否则又与摄影照片何异?而从今日姚延怀先生的画作来看,他的格调与品位,可谓是真正做到了赋韵画中,作品追求的是一种“形而上”的人文内涵,情境展现的更是一种不矜不伐的精神表达,不事张扬却直抵心灵。在浮躁的时代里,姚先生以其沉静高远的艺术境界,为我们树立了真正的文人画典范。
青木川鸟瞰
作为一名现实主义画家,姚延怀先生可以说是有着相当娴熟的写实功底,但他又区别于一般的工笔画家,原因在于其画作中是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与写生理解。特别是在他的一些工笔人物画作中,对女性人物的描绘往往都是十分细腻的,以流畅的线条勾勒形神,用淡雅的平涂色彩展现气韵,没有过分的渲染变化,只是遵照了随类赋彩的方式,去自然而然地呈现画面的肌理美感。当然,你可以认为这是纯粹的现实主义画作,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姚延怀先生对生活深刻体悟后的艺术升华。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姚延怀先生是赋予了作品更多的艺术情感与内涵。
荒城月
欣赏先生笔下的众幅写生风景图,诸如《青木川鸟瞰》《荒城月景》等等。画中独属于陕南的地理风情与寂寥月色,在先生笔下皆是得以复现,特别是工笔画特有的宁静克制,反倒是成就了其画面更为磅礴苍茫的情感张力。那些反复罩染的云霞,那些精心打磨的月光,也都源于先生在写生过程中的深情寄怀。将地理印记转化为心象记忆,让创作可以翱翔于精神的苍穹,同为观赏者,我敬佩先生的艺术品质,同时也更赞叹于他那跋涉在自然与历史中的写生足迹!
双塔夜影
艺术作品要承担起记录生活、承载情感、隐喻现实的能力。只有这样,作品才不失为优秀,才能在一众同行作品中脱颖而出。身为艺术家,则就更需要像姚延怀先生一样,既要有发现美的慧眼,更需具备呈现艺术美的深厚功力——无论是对于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还是对自然万物的细腻体悟,亦或是对历史底蕴的独到参照,皆是如此。
双塔月
以纤毫观世相,于画中见本心。观姚先生画作,总能感受到一种"尽善尽美"的经典气质。他既以当代艺术家的自觉,用画笔勾勒出鲜明的时代面容;又以传统文人的情怀,在作品中构筑起超然的精神家园。这种"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态度与"澄怀观道"的艺术追求,使他的作品既扎根于现实土壤,又翱翔于理想之境。这或许正是当代中国画创作最值得珍视的品质——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开辟出一条通往永恒的艺术之路。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田继学
2025年8月14日 书于北京
西安.西安(180X200cm)2024年
他来不来(120X185cm)2022年
穿过画屏(155X195cm)2021年
那么近或那么远(160X295cm)2022年
走不进的宫阙(185X185cm)2023年
等待—没有奇迹降临(120X155cm)2015年
月亮很近很近(155X188cm)2021年
这个城市没有夜晚(150X185cm)2016年
抗日英魂(186X186cm)2023年
发布于:河北省炒股配资在线,配资买卖股票,南昌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