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一句话就点燃了整个印度。他不仅在7月30日宣布对印度加征25%的关税,还轻描淡写地宣称,是应他的要求,莫迪才结束了印巴冲突。
这番言论无异于公开羞辱,瞬间引爆了印度的舆论场。一位印度女议员在电视上痛斥总理莫迪,称他沦为了“特朗普的小丑”,反对党更是直接要求莫迪引咎辞职。整个国家的情绪,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
更让印度人感到憋屈和愤怒的是,就在特朗普对印度挥舞关税大棒的同一天,他却对中国换了一副截然不同的面孔。他高调吹嘘与中国的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甚至暗示可能会延长对华关税的休战期。
“凭什么只打我们?”
这种赤裸裸的双重标准,深深刺痛了印度的自尊心。一位印度学者在媒体上公开发出质问:2024年,中国购买的俄罗斯石油是印度的两倍多,金额高达1200亿美元,而印度只有560亿,凭什么美国只对我们重拳出击,却对更大的买家视而不见?
这番质问,道出了印度社会普遍的困惑与不甘。在许多印度人看来,他们一直被美国视为所谓的“天然盟友”,是遏制中国的重要伙伴。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特朗普的关税重锤,瞄准的正是印度的经济命脉。纺织业、制药业以及软件外包服务,这三大支柱产业无一幸免。特别是IT服务业,占到印度GDP的9%,其中八成业务依赖欧美客户。关税消息一出,印度最大的软件公司塔塔咨询股价应声暴跌,五十万程序员的饭碗岌岌可危。
盟友的背刺最为致命
经济上的打击固然沉重,但真正让新德里感到彻骨寒意的,是来自安全领域的“背刺”。当美国宣布将与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展开石油合作时,印度才猛然惊醒,所谓的“美印特殊关系”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更具羞辱性的是,特朗普反复将“调停印巴冲突”作为自己的功绩来炫耀,把印度空军的败绩当作战利品。就在莫迪前往参加金砖国家峰会之际,美国方面突然曝光了巴基斯坦击落5架印度苏-30战机的证据。
这一手操作,时机拿捏得极其精准,无异于把印度架在火上烤。其潜台词再明显不过:要么放弃购买俄罗斯的武器,转而采购价格高出三倍的美国F-21战机;要么就继续在国际上承受这种难堪。这种逼迫让印度空军司令愤怒到摔了茶杯,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印度高达七成的武器备件供应都掌握在美国手中。
面对这种局面,一位印度电视台的知名主播在节目中情绪失控。他对着美国嘉宾嘶吼“说话放尊重点”,并将印度五千年的文明史与美国两百多年的建国史进行对比。这种近乎悲壮的姿态,恰恰是整个印度社会集体情绪的缩影。
学不了中国的硬气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印度并非没有想过反击。莫迪政府也象征性地提交了一份报复清单,但上面只有美国的杏仁、核桃等少数农产品,最高税率不过30%。这种力度的反制,与美国对印度造成的伤害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印度商工部长戈亚尔在一次采访中无奈承认:“我们既没有中国的市场规模,更没有稀土那种杀手锏。”这句话道出了印度的窘境。
中国的反制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能精准打到美国的痛处。第一轮就锁定支持特朗普的深红州农产品,比如大豆和棉花,逼得爱荷华州的农场主集体向白宫上访。而一旦管制稀土出口,美国的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就不得不为F-35战机的零件生产发愁。
反观印度,不仅没有这样的战略筹码,自身经济的脆弱性反而更高。印度的外汇储备仅有5870亿美元,外债却高达6340亿。就连民众依赖的心脏起搏器,都需要降价15%来吸引美国公司投资建厂。
特朗普的幕僚莱特希泽更是直接放话:“印度要么放弃打折的俄罗斯石油,去买我们的高价油,要么就准备吃够关税。”
被逼到墙角的印度也曾试图向中俄求援,恢复了对中国公民的旅游签证,并在金砖峰会上与普京热情拥抱。但这些姿态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悬而未决的边境问题让中资望而却步,而俄罗斯也因印巴冲突,拒绝向印度提供更先进的导弹技术。
结语
最终,在8月5日,印度外交部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直指美国“虚伪”。声明揭露,美国企业在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了超过90亿美元的核原料与化肥,却反过来制裁印度购买民生所必需的能源。
印度方面宣称,将像“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那样进行强硬反制。外界普遍将此解读为印度想要效仿中国的路线。但这句狠话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力感。因为印度对美出口中,六成是软件外包服务,封杀美国企业无异于自断臂膀。
一位莫迪的幕僚私下承认:“我们学不了中国,现在只能祈祷特朗普输掉下一届大选。”这场风波撕碎了印度的“大国幻梦”。当一个国家连保护本国农民的农业政策都会成为被外部势力攻击的软肋时,所谓的强国地位便无从谈起。当莫迪高喊“农业是印度的底线”时,财政部长却早已将软件、医药和纺织业的筹码摆上了谈判桌。这或许就是印度最真实的写照。
炒股配资在线,配资买卖股票,南昌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